本文为您提供在线康熙字典与包含的内容,与字在康熙字典中怎么读,与字的意思和释义,与字的五行属性,与字的笔画笔顺,与字的说文解字等。与字其他在线字典查询:与新华字典,与康熙字典,与中华字典,与國語詞典,与汉语字典。
【与】怎么读
汉字 | 与 | 拼音 | yǔ、yù、yú |
---|---|---|---|
部首 | 一 | 笔画 | 3 |
五笔 | GNGD | 五行 | 土 |
繁体 | 與 | 怎么读 | 跟我读 跟我读 跟我读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0E | 字形分析 | 单一结构 |
仓颉编码 | ysm | 郑码编码 | aza |
四角编码 | 21127 | 笔顺编码 | 151 |
【与】笔顺笔画
1、与字的笔顺编码是:151。
2、与字的部首是一,与字的结构为:单一结构,与字笔划顺序是:横、竖折折钩、横。
3、与的笔画动图顺序如下:
4、与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为:【子集上】【一】与·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3。
【与】基本解释
1.给:赠与。与人方便。信件已交与本人。
2.交往:相与。与国(友邦)。
3.赞许;赞助:与人为善。
4.等待:岁不我与(时光不等人)。
5.姓。
6.跟;向:与虎谋皮。与困难作斗争。
7.和: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
参与:与会。
同“欤”。
【与】网络解释
“与,赐予也。一勺为与。”会意字,以一、勺示意,勺即酌,以物与人不问所欲,当斟酌而与之。与的本义为“赐予”,为实词。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至现在没有大的变化。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也是多音字。
【与】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
(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又【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又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又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又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又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又和也。【戰國策】內不與,外敵不可拒。【註】猶亂,與猶和也。
又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又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又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又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又【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又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又姓。
又【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又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又【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又【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又【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又【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又【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又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又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又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又【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卷十四】【勺】。
『說文解字』
賜予也。一勺爲与。此与與同。余呂切 文二
(與)黨與也。从舁从与。(与)賜予也。賜、予也。予、推予歬人也。一勺爲与。下从勺。一者、推而予之。余吕切。五部。此與予同意。大徐作此与與同。小徐作此卽與同。惟小徐袪妄內作與予皆同。近是。今正。以一推勺、猶以亅推?也。故曰同意。與、攩與也。从舁。義取共舉。不同与也。今俗以與代与。與行而与廢矣。
【与】文言文
①<动>给予。《鸿门宴》:“则与一生彘肩。”
②<动>结交;交好。《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名>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④<动>通“举”。整个;都。《涉江》:“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连>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⑥<介>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⑦<介>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
⑧<介>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
yù
①<动>赞同。《中山狼传》:“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②<动>参与;参加。《殽之战》:“蹇叔之子与师。”
yú
<助>表示疑问、反诘或感叹,相当于“吗”、“吧”、“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齐桓晋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br> 【与国】友好的国家。
【与手】施毒手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