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句网今天要给句子迷们带来的是有关孔子的智慧的句子有哪些的语句,希望对您寻找孔子的智慧经典段落的句子有帮助。
句子目录预览:
论语中关于智慧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智慧的句子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知道一件事物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这句话表明了兴趣对于求知和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和工作最好的老师。
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自《论语·子张》。
笃:忠实,一心一意。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去思考,做到这两点,仁就在其中了。这句话说明了求知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方法。
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出自《论语·子张》。
仕:做官。做官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儒家讲求积极入世的态度,学习和入仕都是很实用的,两者不可或缺。
四、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出自《论语·宪问》。
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孔子认为,即便修养达到君子这样标准的人,他们还有时会违反仁道;但是小人是绝不可能做到仁道的,他们根本就没有仁慈之心。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君子,一定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绝不可有害人之心,同时更要谨言慎行,处处防备小人在背后加害自己。
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出自《论语·公冶长》。
凡事一定反复思量,辗转数次,然后才施行。这句话说明了谨慎做事的重要性。凡事经过多次思考之后,考虑问题就会全面、周到,不至于鲁莽行事,成功的概率也比较大。
六、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不仅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然后才能相信。这句话说明了“观其行”的重要性。
充满智慧值得细读深思的孔子名言摘录(51句)
充满智慧值得细读深思的孔子名言【篇一】 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3.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 《论语》
6.礼之用,和为贵。
7.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8.无为而治。——《论语·卫灵公》
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0.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 《论语》
12.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3.勇者,不必有仁。
14.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5.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1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孔子 《论语》
17.不贰过。——《论语·雍也》
充满智慧值得细读深思的孔子名言【篇二】
18.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21.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孔子 《论语》
22.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3.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2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2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处:论语
26.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 《论语》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丘
28.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作者:孔子
3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33.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34.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充满智慧值得细读深思的孔子名言【篇三】
35.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 《论语》
36.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37.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4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2.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43.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 《论语》
4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4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46.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47.默而识之,不厌,诲人不倦,何我哉。
4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论语》73、 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孔子 《论语·雍也》
49.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0.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1.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充满智慧与蕴含哲理的名言
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不尊重老年人,传统的美德丧失殆尽。那些年轻人自认为是新世纪的代表,毫无礼貌。普遍是以“老头、老太太”称呼,大有厌恶之意,听了也令人生厌。
如今穷人跟富人的关系和过去有哪些不同?没有读到这方面的文章。而今的权势之人跟穷人离得远远的,他们有钱有势用不着去理那些穷人,只顾自己去花天酒地的去满足个人的私欲。
世间的事物不都是机械地重复,有的是相近似,有的是外表雷同实质却有天壤之别。只要善于掌握它的相同与不同之点,才能不被一切表面现象所惑,使自己的认识和抉择避免失误。
长保持平和的心态,亦并非易事。难就难在客观的不断变化,利害得失的冲击,是不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的。可见环境客观条件是有制约作用的。因此创造一个优良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要为自己能够承受的极限立标杆,这里边的回旋余地要尽量大些。各种冲击假若不突破极限,就能保持相对稳定,否则就会被突如其来的挑战改变初衷,打乱了自己渴求的安静的愿望。
如果把退休后的时光,看作是人生的第二春天有一定道理。在岗时公务缠身,身不由己,那时盼着退休,到了自由的天地,可以尽情地支配时间。由此看来,退休后真是第二个春天了。
如果说退休后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它比第一个春天更宝贵。那时背负生活重担,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路更艰难,处在动乱时代,极左路线横行背井离乡多灾多难。应该夺回蹉跎岁月。
可怜那些贫穷无知的人,他们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看不破那些打着现代科技幌子,进行招摇撞骗的欺骗宣传,把自己省吃俭用甚至是前半生的积蓄,一股脑地塞进那些骗子的腰包。
难以捉摸的是,有些做点事的年轻人,见了异性同代人热情倍至;见了老年人满面春风一扫而尽,懒惰无聊厌烦立刻出现。忘了他的爹妈也是老年人,他将来也会老的,无知无礼可卑!
奔驰的野马,不会相信前面有什么能阻挡住他的咆哮狂奔,前头的动物和人类尽皆回避,他不会想到前面的悬崖就是他的坠落之地。当他突然发现临崖的刹那,已无法刹住他的惯力了。
一些聪明的孩子,由于受到家人的腻爱,很快就变得娇而无礼,失去了原有的聪明可爱。由于娇惯任性,智力得不到很好开发,身上的毛病一步步增多,最后成了处处落伍的掉队者。
娇生惯养的孩子,没有受过任何挫折,不知道人生社会复杂艰难的一面。他们不知道珍惜自己所有的一切,他们总是在超前的享受与家人不同等的消费中,过得心安理得自私而又挥霍。
当事者迷,用金钱能够堆出状元来?就宁可乞讨或割自 己的肉砸自己的骨,也在所不辞。相当一部分子女被宠腻成“贵族”,在穷苦父母的娇惯下,走上歧途荒废了学业成了个败家子。
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就是这样,你越是奸狡就越是达不到目的,凭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才能得到。一些势力小人,虽然凭奸诈得逞于一时,但是很快就会败露,使自己的利益人品又降一格。
忘恩负义的小人,在走上自己设下障碍的路上时,不知他心里是啥滋味?此时能有点悔悟良心略有发现,也许不至于再栽跟斗。在此同时受害的人也在瞩目他的“尾声”怎样去写。
用自私多疑的心理去看待人家不愿意公开的事情,就难以不出偏差,甚至会薄淡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和感情。只要是不涉及自己的事情,也不必过度思虑,尤其更不要疑神疑鬼。
奔波创业是青年人的事。对于退休的人其首务就是管理好照顾好自己,把所余之年过得轻松愉快些,少烦恼少生病,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这样自身减少痛苦也为孝顺的子女减轻负担。
谦虚、与人为善、忠厚、诚实这些传统的美德,已被严酷的市场经济的副产物抵消或淹没。蛮横自私、欺诈、刻薄,时常可见,如果以过去的观念道德面世,将会处处碰壁上当吃亏。
20句充满智慧的励志格言
No matter how much one has experienced, he can’t enrich his knowledge without reading books.无论亲身经历如何丰富的人,如果不读书,知识不可能丰富起来的。Reading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widen your horizon but also helpful to master the language.读书不仅有益于开阔视野,也有助于我们驾驭语言。
如果别人朝你扔石头,就不要扔回去了,留着做你建高楼的基石。你讨厌我,我不介意,我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你。
1、羡慕别人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拥有的。
2、喜欢一个人,就该让他(她)快乐。
人生是一场单程的旅行,即使有些遗憾我们也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与其纠结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微笑着珍惜未来。
3、别把生活当作游戏,谁游戏人生,生活就惩罚谁,这不是劝诫,而是--规则!
生意,可以掌控努力与投资,却无法掌控结果。人生得意时找出路,失意时才有退路,宝马都有备胎,您的人生呢?
4、你要求的次数愈多,你就越容易得到你要的东西,而且连带地也会得到更多乐趣。
5、把气愤的心境转化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转化为爱,如此,这个世间将更加完美。
6、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就有回报永不遭遇过失败,因我所碰到的都是暂时的挫折。
7、心如镜,虽外景不断变化,镜面却不会转动,这就是一颗平常心,能够景转而心不转。
8、每件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期限,否则,大多数人都会有多少时间就花掉多少时间。
"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9、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地活着,真诚地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
10、生命之长短殊不重要,只要你活得快乐,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便已足够。
11、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12、天道酬勤。也许你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回报,但不付出一定得不到回报。
13、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奋斗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必然使你的人生贬值。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 《赫尔岑论文学》
14、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15、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不必太过斤斤计较,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
16、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7、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18、背负着过去的痛苦,夹杂着现实的烦恼,这对于人的心灵而言是无任何益处。
19、只有你学会把自己已有的成绩都归零,才能腾出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新东西,如此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超越自己。
20、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挖了个坑,然后义无反顾的跳进去。坑是自己挖的,跳也是自己跳的,最后爬不出来的也是自己。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关于孔子的名言
一、孔子劝学名言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5、有教无类。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1、不学诗,无以言。
2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2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4、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二、孔子做人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不学礼,无以立。
10、礼之用,和为贵。
11、听其言而观其行。
1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1、过,则匆惮改。
2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7、不迁怒,不二过。
2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巧言乱德。
33、巧言令色,鲜矣仁。
34、刚、毅、木、讷近仁。
3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44、放于利而行,多怨。
4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孔子人生名言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7、放于利而行,多怨。
2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100句充满智慧的人生格言
1、人生最大的秘密和财富就是健康、快乐。
2、伤感一类的情绪,是对短暂的生命的浪费,实在没必要。
3、补救一个错误,与时间无任何的关系,主动寻求一个新的开始永不为迟。
4、生命如自助餐厅,要吃什么菜自己选择。
5、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宽容和帮助。
6、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7、没有礁石,就没有美丽的浪花;没有挫折,就没有壮丽的人生。
8、一个懒惰的少年将来就是一个褴褛的老人。
9、懦夫把困难举在头顶,英雄把困难踩在脚下。
10、所谓没有时间,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它。
11、人生是一场单程的旅行,即使有些遗憾我们也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与其纠结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微笑着珍惜未来。
12、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13、希望,是一种甜蜜的等待;想念,是一份温馨的心情;朋友,是一生修来的福分;爱情,是一世难解的缘分。
14、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5、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6、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1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19、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20、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21、喜欢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22、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23、生活在笼子里的鸟,认为飞是一种病。
24、虽然世界谎话连篇,但是你走过的路不会骗你。
25、每一个失魂落魄的现在,都有一个吊儿郎当的曾经,你所有的痛苦都是罪有应得。
26、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
27、道德是朵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28、当你决定不再在乎的时候,生活就好起来了!
29、有时候,没有下一次,没有机会重来,没有暂停继续。有时候,错过了现在,就永远永远的没机会了。
30、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
31、不要埋怨别人让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多。
32、有些人、有些话、说不说理不理都无所谓;因为看清了,也就看轻了。
33、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也不要埋怨自己。
34、幸福并不需要奢侈和豪华,有时要的越多反而越难幸福。小人物,小欲望,小满足,才是大幸福。
35、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
36、不懂时,别乱说;懂得时,别多说;心乱时,慢慢说;没话时,就别说。
37、不必太过斤斤计较,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
38、如果你找不到一个坚持的理由,你就必须找到一个重新开始的理由。
39、人生如烟花,不可能永远悬挂天际;只要曾经绚烂过,便不枉此生。
40、不幸就像石头,弱者把看成绊脚石,强者把它当成垫脚石。
41、人生在世,两种事应该少干:1、用自己的嘴干扰别人的人生; 2、靠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42、每个人都会累,没人能为你承担所有的伤悲和疲惫,所以人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要学会自己长大。
43、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44、如果别人朝你扔石头,就不要扔回去了,留着做你建高楼的基石。你讨厌我,我不介意,我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你。
45、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46、当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47、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挖了个坑,然后义无反顾的跳进去。坑是自己挖的,跳也是自己跳的,最后爬不出来的也是自己。
4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49、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50、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这意味着,无论眼下是好是坏,都只是暂时的。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充满智慧值得细读深思的孔子名言摘录(51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关于孔子的名言 专题。
写出两句体现孔子智慧的名言 请写出两句能体现孔子智慧的名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此之谓也。”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此即施“仁”于人。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四书训义》)
通过上述对孔子的智慧的句子有哪些和孔子的智慧经典段落的语句分享,相信句子迷的您一定有感悟,如果未能给您带来思考,可在评论区留言哟。